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3篇
  免费   554篇
  国内免费   864篇
林业   728篇
农学   510篇
基础科学   310篇
  2856篇
综合类   3389篇
农作物   334篇
水产渔业   353篇
畜牧兽医   674篇
园艺   108篇
植物保护   22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399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841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以清河水库为研究区域,利用Landsat8卫星OLI数据及实地观测数据,建立了适于清河水库水体总磷质量浓度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遥感反演模型,并对清河水库总磷量进行了反演分析。结果表明,LS-SVM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06%,相比于单波段线性回归反演模型及波段组合线性回归模型,平均误差分别降低了20.77%、12.53%,显著提高了清河水库水体总磷质量浓度反演的模型精度,达到遥感反演预测精度要求;利用LSSVM反演模型对清河水库总磷量反演显示,水体中总磷质量浓度主要集中在0.04~0.08 mg/L,水库水体总磷质量浓度总体偏高。  相似文献   
72.
引黄灌区不同肥料类型和施肥技术对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减少引黄灌区稻田退水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寻找水稻稳产和环境友好的最佳结合点,研究了大田示范条件下不同肥料类型和施肥技术对稻田田面水和排水沟退水氮磷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比较,优化施肥和侧条施肥均可以显著降低稻田田面水和排水沟中TN质量浓度,其中以侧条施肥处理效果最好,田面水和排水沟中TN质量浓度仅为常规施肥的47.4%和34.3%,各施肥处理间田面水和排水沟中TP质量浓度变化差异不显著。优化施肥和侧条施肥处理在肥料减量的条件下水稻产量并没有降低,其中有机种植处理产量最低,相对产量仅为常规处理的73.5%。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因素,优化施肥和侧条施肥技术可以作为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在引黄灌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3.
According to the German Soil Taxonomy, the formation of cemented horizons in Podzols is restricted to the precipitation of iron oxides. However, in iron‐poor sandy substrates, also illuviation of only organic compounds can form cemented horizons with penetration resistances of up to 14 kg cm−2. We present a reproducible field test for classifying pedogenic cementation in Podzols and suggest considering cemented horizons (Bmh and Bhm) in the upcoming edition of the Guidelines for Soil Mapping.  相似文献   
74.
The impacts of tillage and cropping sequences on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have been frequently reported to affect the uppermost soil layers, but there is little published information concerning effects at greater depth. This article reports resul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ctive carbon (AC), N, Olsen‐P and extractable K within 100 cm in short (4 yr) and long (16 yr) term experiments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systems. Short (TT4) and long (TT16) traditional tillage are compared with conservation tillage, reduced (RT16) and non‐tillage (NT4). The results show more accumulation of SOC in the near‐surface under RT16 and NT4 in both experiment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illage. Moreover, greater C content occurs to 40 cm depth in the long‐term experiment.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time on C accumulation, not only in near‐surface layers but also at greater depths. Active C is an indicator of the increase in soil quality in the long‐term experiment. This trend is only apparent for the first 10 cm in the short‐term experiment. Patterns in N, Olsen‐P and extractable K are similar to that of SOC. However, only extractable K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soil under conservation tillage (RT16 and NT4) after short and long periods. Potassium availability is a good indicator of the changes caused by tillag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udies of soils at depth could be very useful in long‐term experiment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C and nutrient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75.
以热带柱花草和黑籽雀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磷水平对其根际酸性磷酸酶、微生物数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牧草根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低磷(P0)处理时达最高,柱花草的ACP活性为603.24 mg/(kg·h),黑籽雀稗为367.21 mg/(kg·h)。当高磷浓度处理时,柱花草根际ACP活性较黑籽雀稗低。各处理中,柱花草的根际微生物总量较黑籽雀稗高,柱花草根际真菌的数量随磷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低磷处理时土壤真菌数量较多,这有利于根瘤菌的形成。2种牧草的根系活力随着施磷浓度的增加而递减。黑籽雀稗根系活力P0处理极显著高于P3和P4处理,显著高于P2处理。黑籽雀稗根系活力受供磷水平的影响大于柱花草。  相似文献   
76.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设置由无磷转化为供磷(0-50)和由供磷转换为无磷(50-0)2个处理,分析了磷转换处理对不同根区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生长对磷素的需求非常迫切,50-0处理根系可溶性磷含量相对较高,而0-50处理地上部可溶性磷含量相对较高;50-0处理根系有机酸分泌量较0-50处理大,而且分泌量随着距离根...  相似文献   
77.
以富含花生四烯酸(AA)的缺刻缘绿藻H4301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氮饥饿与磷饥饿对藻生物量、AA及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发现氮饥饿与磷饥饿均降低了藻类的生长速率与生物量,当在60 μmol photons/(m2·s)的低光照强度下,磷饥饿时的藻类平均生长速率最低[0.025 g/(d·L)],不足BG-11完全培养基中该藻生长速率的一半;氮饥饿与磷饥饿均能提高藻细胞总脂肪酸及AA的含量,但在低光照强度下磷饥饿的促进效果比较差;无论是完全培养基中还是饥饿处理时,200 μmol photons/(m2·s)的高光照强度都不利于藻细胞A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与积累;随着饥饿时间的不断持续,AA占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逐渐增加,而亚油酸的百分含量逐渐降低,但在磷饥饿时,油酸的百分含量也增加,特别在高光照强度下,以油酸为主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第27天时占细胞干重的5.28%,以致AA含量的增加没有氮饥饿时的显著。从脂肪酸成分的变化来分析,该藻在氮或磷饥饿过程中主要是从亚油酸到γ-亚麻酸再到20∶3ω6这个途径来合成并积累AA,其中Δ6去饱和酶是限速酶,而ω3去饱和酶催化步骤受饥饿处理的负调控对确保AA的合成与积累有较大的积极作用。氮饥饿使藻细胞蛋白质合成受阻以及磷饥饿使核酸合成、糖类与能量代谢产生障碍,从而阻止藻类的生长并迫使细胞代谢流转向不含氮和磷的脂肪酸合成代谢,以提高藻细胞总脂肪酸及AA含量。  相似文献   
78.
统一底图底数是编制各类空间规划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作为当前权威性最高、现势性最强的国土空间利用现状数据,所采用的工作分类与国土空间规划采用的用地用海分类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工作分类和用地用海分类进行衔接分析,提出了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现状底图底数转换的总体技术思路、关键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9.
通过培养和盆栽试验,向灌漠土土壤中加入等量磷和不同添加比例的硫磺S(0.05%、0.15%、0.45%)、生物菌肥B(0.25%、0.50%、1.00%)、有机肥OM(0.50%、1.00%、2.00%)和小麦秸秆WS(1.00%、2.00%、4.00%),研究不同改良材料配施磷肥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变化特征,及其与Olsen P、小麦吸磷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改良材料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不添加改良材料),且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大而增加。在第16天时,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达到最大值,OM22.00、B21.00、WS24.00和S20.45处理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了34.66%、34.52%、28.19%和23.89%;经过30 d的培养,硫磺、生物菌肥、有机肥和小麦秸秆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9.51%、43.08%、47.92%和41.68%。在一定范围内(Olsen P约90 mg·kg-1),土壤微生物量磷随土壤Olsen P提高而增加。在培养的第16天和第30天时,小麦植株吸磷量也与土壤微生物量磷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总体看来,有机肥或生物菌肥配合磷肥施用于灌漠土能促进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增加,提高磷的生物有效性,对于灌漠土磷素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通过实地考察、历史统计等确定凝冻天气多发易发点,然后进行区划分级,分别建立预报方程,做出凝冻天气预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确定凝冻天气多发易发点,并进行区划;找出不同凝冻天气等级的温度临界值;选取凝冻天气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在实践中检验,对预报方程作进一步的订正;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凝冻天气预报预警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